2025年水稻提单产科学施肥指导意见
一、栽培管理
1.单季稻选用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优质高产,抗逆性好、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。双季稻根据早稻生育期和收获期选配生育期适合的晚稻品种,确保晚稻安全齐穗。
2.双季早稻3月20日至4月5日播种,秧龄30天左右移栽;双季晚稻6月10日至6月25日播种,迟熟品种早播,早熟品种迟播,尽可能在前茬收后及早移栽;一季籼稻4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播种,叶龄在6.5—7.5叶内栽插。
3.早稻亩栽插1.8—2.5万穴,采用宽行窄株(如3寸×8寸或4寸×7寸规格),或者宽窄行按(8+4)寸×4寸规格,小苗每穴2株苗,大苗每穴2—3株苗;晚稻亩栽插1.6—2.0万穴,采用宽行窄株或者宽窄行移栽,每穴4—5株苗;一季籼稻栽插密度为17厘米×24厘米,亩栽1.6万穴,每亩基本苗4.5—5.5万。
4.中稻移栽返青和直播4—5叶期后,浅水-湿润好气灌溉,分蘖末期及时排水烤田,浅水孕穗,寸水扬花。晚稻湿润灌溉,促进分蘖发生和群体生长,后期搁田控水以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群体质量。
二、施肥原则
1.适当降低氮肥.磷肥用量,增加氮肥穗肥比例。
2.基肥深施,追肥“以水带氮”。
3.磷肥优先选择钙镁磷肥,钾肥选择氯化钾。
4.增施有机肥料,提倡秸秆还田。
5.配合施用锌肥与硅肥。
6.鼓励采用侧深施肥技术,实现插秧施肥一体化,推荐应用缓释配方肥一次性施肥技术。
三、施肥建议
1.双季早稻
(1)产量水平350公斤/亩以下,氮肥(N)用量6—7公斤/亩;产量水平350—450公斤/亩,氮肥(N)用量7—9公斤/亩;产量水平450—550公斤/亩,氮肥(N)用量9—11公斤/亩;产量水平550公斤/亩以上,氮肥(N)用量11—14公斤/亩。磷肥(P2O5)4—7公斤/亩,钾肥(K2O)4—8公斤/亩。
(2)氮肥基肥占50%—60%,蘖肥占20%—25%,穗肥占20%—25%;磷肥全部作基肥;钾肥基肥占50%—60%,穗肥占40%—50%;在缺锌地区,适量施用锌肥(硫酸锌)1公斤/亩;适当基施含硅肥料;有机肥全部基施。
(3)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的田块,氮肥用量可减少10%—20%,施用缓释配方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%。
(4)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,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;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,钾肥用量可减少30%左右。
2.双季晚稻
(1)产量水平400公斤/亩以下,氮肥(N)用量8—10公斤/亩;产量水平400—500公斤/亩,氮肥(N)10—12公斤/亩,产量水平500—600公斤/亩,氮肥(N)11—13公斤/亩,产量水平600公斤/亩以上:氮肥(N)12—14公斤/亩。磷肥(P2O5)3—5公斤/亩,钾肥(K2O)6—8公斤/亩,硫酸锌1—2公斤/亩。
(2)氮肥总量50%—60%作基肥,20%—30%作分蘖肥,10%—20%作穗肥;磷肥全部作基肥;钾肥60%—70%作为基肥,30%—40%作为穗肥。
(3)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的田块,氮肥用量可减少10%—20%,施用缓释配方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%。
3.一季籼稻
(1)产量水平500公斤/亩以下,氮肥(N)用量7—9公斤/亩,磷肥(P2O5)4—7公斤/亩,钾肥(K2O)4—8公斤/亩。产量水平500—600公斤/亩,氮肥(N)用量9—11公斤/亩;产量水平600—700公斤/亩,氮肥(N)用量11—13公斤/亩;产量水平700公斤/亩以上,氮肥(N)用量12—14公斤/亩;磷肥(P2O5)4—6公斤/亩,钾肥(K2O)5—7公斤/亩。
(2)氮肥基肥占40%—50%,蘖肥占20%—30%,穗肥占20%—30%;磷肥全部作基肥;钾肥基肥占50%—60%,穗肥占40%—50%;缺锌地区,适量施用锌肥(硫酸锌)1公斤/亩;适当基施含硅肥料;有机肥全部基施。
(3)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,氮肥用量可减少20%左右;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的田块,氮肥用量可减少10%—20%,施用缓释配方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%。
扫描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