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大豆春播技术指导意见
一、精细整地,打好播种基础
选地时注意前茬药害残留,如施用过含氯磺隆、甲磺隆、莠去津等成分的除草剂地块,要慎种大豆,避免除草剂药害。采取深翻或旋耕整地,耙平、耙细、耙匀田块,做到土块细碎、疏松透气。要开沟作畦,“三沟”配套,沟沟相连,以免因雨导致播期延迟,或播后产生渍害。
二、精选良种,确保种子质量
应选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高产、优质、抗逆、广适的早熟或晚熟春大豆品种,不可用夏大豆或秋大豆春播,否则会造成减产或绝收。播前要精选种子,种子质量应达到国家良种标准。根据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种衣剂拌种包衣,避免白籽下地,可使用以咯菌腈+精甲霜灵为主要成分的种衣剂防控大豆根腐病;噻虫嗪与其他杀虫剂混配防治根蛆、蛴螬等地下害虫。药剂用量要严格按产品说明书使用,避免发生药害。
三、适期播种,提高出苗质量
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,覆膜条件下播期可提前7~10天。选择穴播或机播,播种深度3~5厘米,穴播一般2~3粒/穴,机播每亩播量5~6千克。行距40~50厘米,亩留苗密度1.3~2.0万株,晚播时要适当增加密度。要严把播种质量关,做到用种精量、播种精细、深浅一致、下籽均匀、覆土严密,保证匀播密植。
四、科学施肥,促进稳产高产
一般亩施复合肥(N-P-K=15:15:15)20~30千克做底肥,也可用大豆专用肥或缓释肥。可推行微生物复合菌剂+测土配方施肥,有机肥、生物菌肥与化肥配合使用。如大豆苗期长势过旺、有徒长倒伏风险时,可于初花前及早化控,可用烯效唑兑水喷施,也可喷施调环酸钙等,防止徒长倒伏。
五、综合管理,防控病虫草害
选用抗病品种,合理轮作倒茬,加强田间管理,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的环境条件。病害防控。主要有花叶病、根腐病、炭疽病、白粉病、病毒病等,可用氯溴异氰尿酸+苯甲·吡唑酯等对病害进行综合防治,或用菌立清防治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性病害。大豆病毒病可喷施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啶虫脒乳油防治;大豆根腐病除采用种衣剂包衣外,后期可用百菌清、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等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;炭疽病可用咪鲜胺乳油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进行防治;白粉病可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、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防治。虫害防控。主要有地老虎、蚜虫、菜青虫、豆荚螟、叶蝉、烟粉虱、豆秆黑潜蝇等。利用灯光诱杀、色板诱杀等物理方法防治害虫。推广应用生物农药,保护和利用天敌,控制虫害。科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,适时开展化学防治,地下害虫可通过种子包衣或苗前施毒死蜱防治,地上害虫可用高氯甲维盐、吡虫啉等统防。注意轮换用药,延缓抗药性产生。南方雨水多,发生蜗牛危害时可用蜗螺清防治。鲜食大豆田应控制农药使用量和使用频率控制,在豆荚采收前一段时间内应停止用药。草害防控。根据当地杂草种类和发生规律确定除草剂种类,兼顾安全高效。一般采用苗前封闭除草和苗后除草相结合的除草方式。封闭除草一般在播后2天内进行,避免在大豆拱土期用药,可选用异丙甲草胺、乙草胺、异噁草松等除草剂。苗后除草可使用烯草酮、精喹禾灵+氟磺胺草醚、氟醚灭草松+精喹禾灵等。一般在禾本科杂草3~5叶期、阔叶杂草2~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。除草剂施用量和施药时期要严格遵照使用说明,可配合助剂喷施,提高防效。如出现药害时要及时喷施碧护、芸苔素等药剂,并补充氨基酸水溶肥、微生物菌肥等叶面肥以加快恢复生长。
扫描分享